最後一片紅葉落下,在最美的秋天,同時也宣告一個蓽路藍縷的時代結束。十月,是紐澤西最美的季節,樹葉開始轉紅。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每年都選在此時來這裡視察美國台塑。誰也沒有想到,今年之行竟是他人生最後一趟旅程。
「勤勞樸實,念小學都懂」 道理簡單,難在行其一生不變其志
二十三歲就開始跟王永慶一起做華紙的永豐餘集團總裁何壽川,週日,趕到林口靈堂探望他叫了多年的「歐吉桑」,眼眶紅了。王家與何家三代相交,逾半世紀,王永慶當年取得台塑的執照,台灣第一張聚氯乙烯(PVC)廠許可,就是由何家轉手取得。想起過往,何壽川娓娓道來。
沒有人不知道王永慶,卻很少能理解王永慶。
勤勞樸實,念小學都懂這四個字,一般人也覺得這沒什麼大道理。但何壽川說,王永慶不同的是,在不同時間人都會移其志,但他不會,行其一生,不變其志。「道理當然簡單,但是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在一生九十幾歲當中,都堅定不移,」何壽川說。
從創業開米店的第一天,挑起扁擔,他就如此。
「其實勤勞樸實四個字裡,最難的就是樸,」何壽川說。樸,比勤更難。樸,指的是心思單一,沒有雜念。因為人的欲望像是魔獸,會昏聵你的心。
很多人認識的王永慶,是毛巾破了也不換,衣服破了還在穿,甚至沙發破了也沒關係,其實這些欲望跟面子問題,在王永慶身上根本不是問題。他辦公室的沙發皮破了,友人問他為什麼不換?他說,「你如果看我不起,你就不會到我辦公廳來,這個根本沒有面子問題。」
「他的無私,我長大才懂」 時時記得六輕、海滄,卻忘了兒女
《世說新語‧傷逝》有一句話:「太上忘情」,然而「太上忘情」,並非無情,是無偏無私的大情。王永慶隨時都在「忘」,忘了吃飯的時間、忘了子女的生日、忘了換掉那輛一開就十八年的凱迪拉克,犒賞一下自己。但是有一些事,他永遠不會忘,六輕這件事從「想」到「做」,放在心上一放就三十年,占掉他一生三分之一的時間;海滄計畫、大煉鋼廠,這種大事他一刻都不會忘。
「我從小就是很不諒解,為什麼父親總是給我很少時間……,他每天都是在做事,每天都是在努力,每天都是在工作,就是為了造福社會,為了替別人做事。」王永慶的么兒、台塑美國關係企業JM塑膠公司總裁王文祥談他的父親:「他的無私,我長大後才懂。」
「勤勞樸實,不是小氣,是一種精神、是一種儆覺、一種良好的習慣,」王永慶曾經如此說。人越功成名就,通常越希望犒賞自己。但是王永慶對於享受的思考跟人很不一樣,他認為,欲望降低才可以拒絕誘惑,「有了成就就放鬆,一放鬆什麼都會忘了。」
「他很不喜歡人家吹」 一句到美國闖一闖,不是亂講的
樸的另一個意思是「真」,做不到就不要「吹」。
王永慶自己說過的話,都是禁得起考驗,因為他傾畢生之力做一個「真人」。他在高雄前鎮廠的第一個辦公室座位前,正對著一張世界地圖,當年王永慶經常跟員工開玩笑:「這個地圖應是美國人畫的,因為地圖的中心是美國,讓我每天都要看美國。」以後有機會,應該到美國闖一闖。員工都當成是玩笑一場,也不在意。其實,他是放在心上的。民國六十九年,王永慶展開美國布局、國際布局,今天美國已經成為台塑三大生產基地之一。
在事業上,王永慶屬於深思考型的人,你看到一點,他馬上分析成十點,你走的一步,他卻看到後面十步。「那種內化的程度,好像王永慶就在旁邊看著你做,」管理科學學會常務理事長許士軍說。
「不是王永慶,不會有台塑」 一根扁擔起家,創造一個經濟年代
何家與王家的淵源很深。早年,辦特許事業都要執照。民國五十年代,經濟部要發展台灣的塑化產業,發出台灣第一張PVC廠的執照。原本國家屬意的永豐餘何家,幾番評估後放棄了這張執照,轉給王永慶。這才會有後來的台塑,世界級的巨人。回想當年,何家會後悔嗎?
「我父親講了,如果換我們做,絕對不是今天(台塑)的規模。」雖然多年前何家把執照轉給了王永慶,但是何壽川接受《商業周刊》專訪時談到:「今天如果不是王永慶,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台塑!」 時勢與英雄間,誰造就了誰?與其說,台塑成就了王永慶?不如說是,王永慶成就了台塑,創造了一個產業,一個經濟年代。從一根扁擔起家,也始終如一的貫徹「一根扁擔」的精神。
留言列表